10月24日,国家航天局在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标志着该卫星工程返回任务圆满完成。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20大类。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华民族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时光荏苒,在“两弹一星”精神的照耀下,实践十九号卫星正书写着我国卫星发展史上新的篇章。
9月27日发射升空,10月11日成功回收,作为我国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不但能“上天”,还能“入地”,甚至可以像“孙大圣”一样反复遨游于天地间。
10月11日10时39分,我国在东风着陆场成功回收首颗可重复使用返回式技术试验卫星——实践十九号卫星。新华社发(王衡摄)
一来一回的旅途中,该卫星充分发挥了新一代返回式空间试验平台“育种周期短、搭载效率高”优势,圆满完成了近千个种质资源空间育种试验,为我国种质资源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也为国产元器件、原材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在轨验证机会,为我国航天技术的自主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
同时,卫星还搭载了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种质资源和多个科学试验载荷,为打造国际航天合作新生态、推动全球科技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十九号卫星有这些特点——
首先是“可重复”。早在1975年,我国就完成了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发射和安全回收,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返回技术的国家。
实践十九号卫星能荣获“首颗”殊荣,是因其回收舱突破了可重复使用技术,卫星平台可以重复使用10次以上,做到了可重复往返天地之间,从而大幅降低了制造成本、提升了使用效率。
此外,该卫星还具备提供更高品质的微重力环境能力,可为高端微重力实验提供更高品质的微重力环境保障。
图为卫星搭载的微生物实验箱。新华社记者 宋晨 摄
实践十九号卫星上天入地“干大事”——
在新技术试验方面,卫星在轨开展了微重力氢气制备技术、低频磁通信技术、充气密封舱技术、无线功率传输技术、气动参数测量技术、功能梯度防热材料、低膨胀系数结构等新技术试验。
在空间科学实验方面,卫星共搭载了合金熔体扩散行为研究、非晶合金结构及表面原子动力学、碳纳米材料与器件、固体催化剂材料、口腔医学材料研究、手性药物研究、微生物产药分子学机制研究等空间科学实验载荷。
在自主可控元器件方面,共搭载了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超高速光通信处理器、高可靠双核处理器等27种国产器件。
实践十九号卫星未来可期——
由于新一代返回式卫星平台独特的低阻力、低扰动设计,卫星在轨运行期间,可为有效载荷创造高品质的微重力环境以及真空、空间辐射等综合轨道环境,并且完成试验后可及时携带载荷或者样品返回地球,效率高、灵活性高。
该卫星是一个可实现载荷天地便捷往返、能够提供高品质试验服务的空间试验平台,可广泛服务于空间科学实验、航天新技术验证,以及航天育种、空间制药、空间材料制造等领域,应用与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
中国暗能量射电探测天籁项目加盟成为国际大射电天文台探路者中新网北京10月21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等创始成员国发起并建设的国际大射电天文台——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其...
-
第三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活动在长沙开幕中新网长沙10月21日电 (付敬懿)第三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活动开幕式暨湘台农文旅融合发展论坛21日在湖南长沙举行,两岸农...
-
深耕细作,厦门自贸片区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秋日的福建厦门,晴空如洗。在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通关服务、企业备案等业务有序开展。10月16...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何更好保障?权威解读新经济时代,庞大的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一直备受关注,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产业...
-
今年前9个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160.6亿元医保资金今天(10月22日),2024年医保基金监管趋势交流会暨蓝皮书发布会在京召开,第三册医保基金监管蓝皮书:《中国医疗保障基金监督...
-
中国暗能量射电探测天籁项目加盟成为国际大射电天文台探路者
2024-10-22 19:46:14
-
第三届海峡两岸农业文化交流活动在长沙开幕
2024-10-22 19:44:07
-
深耕细作,厦门自贸片区稳步推进制度型开放
2024-10-22 19:42:04
-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如何更好保障?权威解读
2024-10-22 19:22:03
-
今年前9个月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共追回160.6亿元医保资金
2024-10-22 19:18:02